專業領域簡介
目前本系專業研究領域包括下列幾項:
-
AIoT應用技術研發
本專業發展重點:(1)穿戴式裝置IoT創意應用設計、(2)智慧醫療與照護應用、(3)智慧製造應用、(4)智慧家庭應用。 - 天線設計與通訊系統應用
本專業發展重點:(1)行動裝置天線、(2)橋接點天線、(3)印刷天線、(4)陣列天線、(5)多輸入輸出天線、(6)WiFi等各種無線網路協定應用及分析。 - 車用電子
本專業發展重點:(1)車用網路(IVN) CAN/LIN 量測與解析、(2)輕型車用診斷系統(OBDII)、(3)重型車用診斷系統(SAE J1939)、(4)碳盤查範疇三之軟硬體系統。 - 半導體薄膜感測元件設計製作與分析
本專業發展重點:(1)半導體光檢測器、(2)半導體功率元件、(3)氣體感測元件、(4)陶瓷材料、(5)壓電元件設計與分析。 - Linux與嵌入式系統技術研發
本專業發展重點:(1)開源軟體解決方案、(2)伺服器系統軟體安裝及規劃、(3)嵌入式OS平台規劃。
學程規劃
本系自108學年度起採不分組招生,提供「晶片設計」、「系統應用」與「微電感測」與「智慧聯網(含網路通訊)」等4個專業學程讓同學選修,隨著半導體、人工智慧及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111學年起將整合聚焦成「智慧聯網」與「半導體」2個專業學程,同學完成專業學程可於畢業證書加註學程名稱,透過學程化的方式培訓學生,使學生在電子工程領域能具備一技之長 。課程規劃強調知識體系與架構的傳承與應用,當加入實作讓學生所學除了涵蓋基礎理論外,藉以透過課程將所學的知識連貫並付諸實踐,並學習面對問題與培養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一. 智慧聯網
整合前述系統應用與智慧聯網並聚焦於人工智慧、物聯網與智慧製造相關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
二. 半導體
因應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整合前述微電感測與晶片設計並聚焦於之半導體基礎理論、半導體製程、感測元件設計、晶片故障分析、VLSI測試、數位電路設計、類比電路設計、混合訊號電路佈局設計等相關技術研發與人才培育。
專業模組
|
課程
|
備註
|
「智慧聨網」
|
Python程式設計
|
12門課至少修滿7門課(21學分)取得「智慧聨網」學程
|
單晶片微處理機實務
|
||
人工智慧概論
|
||
計算機網路
|
||
無線感測網路協定與應用
|
||
APP程式設計實務
|
||
物聯網應用實務
|
||
動態網頁設計
|
||
雲端資料庫實務
|
||
深度學習框架應用
|
||
數位通訊
|
||
現代無線通訊技術
|
||
「半導體」
|
半導體概論
|
12門課至少修滿7門課(21學分)取得「半導體」學程
|
半導體元件及物理
|
||
FPGA設計實務
|
||
VLSI製程技術
|
||
進階半導體元件物理
|
||
VLSI設計實務
|
||
光電工程概論
|
||
VLSI實體設計與測試實務
|
||
類比電路佈局實務
|
||
光電元件與應用
|
||
電子材料
|
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專班
本系108學年度起,執行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踐與建構計畫(A類)以及技專校院技優領航計畫,成立「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專班」,本專班培訓學生規劃也採取創新教學方式。為了讓適性的同學能甄選進入本專班接受創新教學方式之訓練,以下特別說明本專班培訓學生之創新規劃與做法,特別歡迎喜歡動手做、有創意、主動積極以及欲強化實務能力之同學加入,111學年度電子系招收電子類技優生42名編入本專班。本系111學年度,執行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踐與建構計畫(A+類),精進A類計畫加強學生跨領域學習、團隊合作及創意設計等能力,培訓學生動手做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規劃與實施:
在企業命題的產業工程技術需求大架構下,以主題課群方式規劃專班課程。 以「做中學」為教育理念,課程設計主要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工程問題」之實務能力與主動學習能力,專班課程與現有時序表上的差異不大,主要以箍桶式課程規劃「程式設計課群」、「感測器課群」、「微控制器應用課群」、「網路通訊課群」、「數據分析與管理課群」、「跨領域課群」等6個課群為實作主軸之專班課程。每個課群規劃學生當年級可以解決之產業工程問題為專案主題,以真實產業工程問題串連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使得科目之間的連貫性更明確,降低課程重疊的部分,減少不必要的授課與學習負擔。此外,課程規劃強調知識體系與架構的傳承與應用,適當加入實作讓學生所學除了涵蓋基礎理論外,也可以即時加以運用,藉以透過課程將所學的知識連貫並付諸實踐,並學習面對問題與培養應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其中以主題式之應用專題作為每個課群核心,強調跨領域學習、團隊合作及終身學習,藉著師生共同思考、學習與動手實作,希望使學生成為創新工程的先鋒。
創新具體作法:
本專班以現實問題與產業需求聯結圖所示之5個箍桶式(主題式)課群,並以四年一貫專題實作為主軸設計專班的4年課程時序表,進行四年之新工程教育培育學生,創新具體作法如下:
1. 組合課群到解決產業問題之四年一貫專題課程規劃;
2. 深化產學合作,擴大業師參與共同授課及指導專題;
3. 推動「獨立學習」課程,培養主動學習能力;
4. 開設微型與深碗課程,推動專精學習與彈性學期制;
5. 建構24小時開放式實作學習空間;
6. 課程導入學習動機調查,掌握學生學習之動機動態以適時調整授課方式;
7. 進行團隊有效性調查與評量,以引導團隊合作之訓練;
8. 編列全額學生實習及專題製作材料補助經費並輔導參與國內外專題製作競賽;
9. 加強學生參與教師產學合作計畫;
10. 參與計畫推動教師得免受年度教師評鑑,參與教師得以教學實務成果送審教師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