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九屆盛群盃HOLTEK MCU創意大賽
  • 【獎學金資訊】鴻海科技獎25萬元獎勵金開放申請,歡迎碩博士生5/3前踴躍報名!
  • 【日本熊本大學-大學院自然科學研究科(GSST)「2024碩博士雙學位」10月秋...
  •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24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活動」,獎金賽歡...
  • 教育部「2024年技職盃黑客松競賽」南臺場次說明會
  • 【獎學金申請】25萬元獎勵金等學生來拿!鴻海教育基金會2024「鴻海科技獎」3/...
  • 【2024綠能轉換永續未來-智慧科技應用創意競賽
  • 台灣百事-2024供應鏈儲備幹部-招募校園徵才說明會
  • (獎學金)2024年晶元光電第一次獎助學金已開放申請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資訊通信研究所招考研發類12員,詳如「113年第3次專案人力進...

本系介紹

本系簡史

本校自民國58年創校時即成立電子工程科二專部,學校歷經南臺工業技藝專科學校、南臺工業專科學校、南臺工商專科學校,迨民國85年改制為南臺技術學院,旋於民國88年改名為南臺科技大學。在升格改制過程中,本系也陸續設立二專(日夜)、五專、二技、四技(日夜)、碩士班與博士班,在這50年來本系學制迭有變動,截至目前為止,本系保留大學部四技與研究所碩士班與博士班等三個單純但完整之學制,遵循「信、義、誠、實」校訓並秉持著永續經營與發展的理念下,戮力推動實務研究融入教學工作,為我國電子產業培育相關專業人才。

目前本系設四技學士班、碩士班以及博士班等三個學制,現有專任教師26人(教授8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8人與講師1人)。107至110學年度入學之大學部專業選修學分學程包括 晶片設計、系統應用、微電子與智慧聯網(含網路與通訊工程)等專業領域。111學年度以後將聚焦於智慧聯網與半導體兩大領域。系所之研究以「結合國家重點發展方向,聯結並支援區域產業」為主軸,成立「光電與積體電路故障分析」、「微控制器設計與應用」、「智慧聯網應用技術」、「車用電子」等研發中心,進行與產業密切聯結之技術開發。本系以實務教學為主,培訓出電子相關企業「即時可用」之專業人才,達成「產業無縫接軌、畢業即就業、上工即上手」之教學目標,並協助推動我國智慧電子產業轉型躍升,掌握電子產業鏈關鍵地位。

 

歷屆系主任

 

大紀事

1.     58年創校時即成立電子工程科二專部。

2.     61年設立五專部。

3.     71年設立二專進修部。

4.     85年學校改制為南臺技術學院,本系設立大學二技部。

5.     86年設立大學四技部。

6.     87年設立大學四技進修部。

7.     89年設立電子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

8.     91年設立電子研究所海外碩士專班。

9.     92年設立電子研究所招收博士班學生。

10.   95年設立通訊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班學生。

11.   95年起通過IEET國際工程教育認證。

12.   101學年度成立光電與積體電路故障分析中心。

13.   103年獲得教育部技職再造第二期4年計畫補助2500萬元。

14.   107~110年獲得教育部建置跨院系實作場域計畫補助2000萬元。

15.   108~112年獲得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A類) 1655萬元。

16.   109~110年獲得教育部建置跨院系實作場域擴充計畫補助1000萬元。

 

師資簡介

本系專任教師現有(112學年度)專任教師26人,包括教授8人,副教授9人,助理教授8人與講師1人,博士比率高達93%;本系近年來新聘教師都要求具備業界2年以上工作經驗,因此具備業界工作經驗比例約7成,取得專業證照比例也超過7成,對於推動實務教學有極大的助益。教師專長涵蓋晶片設計與應用、半導體工程,光電工程,網路與通訊工程,單晶片與嵌入式系統應用、智慧聯網、車用電子及綠能電子等領域。

教學/實習空間

本系使用空間總面積約為5,869平方公尺,分布在下列3棟建築物:

J棟:本系主要系館,面積為1,466平方公尺,包括10間教學型實驗室、8間研究型實驗室及「光電與積體電路故障分析中心」、「智慧聯網應用技術」、「車用電子研發中心」、「微控制器設計與應用技術研發中心」。中心與實驗室內配備射頻晶片、天線量測、微波介電陶瓷、車用電子、智慧聯網、微控制器測試與驗證所需之相關設備,提供學生完整實習與研究所需環境與設備。

P棟:有2間教學型實驗室、3間研究型實驗室及教師與研究生研究室,佔地面積約2,947平方公尺。研究型實驗室包括通訊積體電路量測實驗室、PC EDA實驗室及進階IC與輔助工具設計實驗室。

S棟:包括輪型機器人實驗室、數位信號處理實驗室、教師及研究生研究室。

本系在教學上或實驗/實習上的儀器設備皆非常充足,這些設備分置於各個教學型及研究型實驗室,每間研究型實驗室有負責或指導的老師及學生進駐,當學生製作專題或課業需使用設備儀器,可透過師徒制的方式,由老師帶領學生操作設備;此外,教學型實驗配有冷氣、擴音器、無線網路、投影機/布幕及教學廣播系統等,方便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

學程/課程內容

大學部

本系課程包括通識、專業及非常規課程。通識課程除培育學生跨領域及多元文化的基本學術涵養外,另外也加強現代公民素養及設計美學;專業課程則以職場能力為導向,特別著重創意及實作,此外也透過業界協同授課及業界導師制度,加強與產業接軌、深化實務教學,培育具有實作力及就業力之優質專業人才;非常規課程則彌補正規課程不足之處,培育學生具備敬業樂群與服務社會的人格特質,本系之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及非常規課程說明如下:

(一)通識課程

本校通識教育課程區分為內、中、外3個層次。內層為基礎通識課程必修22學分,強化學生應有之基本學力;中層為分類通識課程必修9學分,培育學生跨領域及多元文化的基本學術涵養;外層為通識微學分課程提供學生自由選修,增進視野氣度及終身學習能力等,如此本系學生之通識能力與專業領域可以均衡發展,滿足EAC2016規範對通識課程之要求,通識教育課程說明如下:

1.基礎通識課程

基礎通識課程包括中文閱讀與表達、英文聽講實務、體育生活、服務與學習、基礎專業英文、台灣與世界、進階英文表達、外語能力檢定及社團參與等必修課程。

2.分類通識課程

分類通識課程規劃為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自然學科與綜合實踐等4大領域,每個領域區分成幾個類別,每個類別包含數門課程。另外,綜合實踐領域各類課程均經通識教育中心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公告後實施,而且須經通識教育中心審核通過或創新育成中心甄選通過始得選修。

3.通識微學分課程

通識微學分課程藉由踏查台南競賽、學生讀書會、人文藝術展演活動等相關活動,拓展通識教育廣度,增進學生視野氣度及終身學習的能力。

4.通識大師課程

辦理「通識教育大師講座」,邀請中央部會首長、院士、企業主管及全國知名學者專家擔任講座,講座主題跨人文、社會、科技、藝文等多元領域的知識,引領學生前瞻思維與提升通識素養,每年約舉辦4場次。

(二)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區分為專業必修及專業選修,專業必修課程又分為「院專業基礎必修」及「系核心專業必修」。專業選修課程則以「學分學程」的方式呈現,107~110學年度入學可以依興趣選修「晶片設計」、「系統應用」、「微電子」與智慧聯網(含網路與通訊工程)等專業選修課程:

1.晶片設計組

晶片設計專業學程之發展目標,主要是為培育國家所需之積體電路設計及應用等相關產業所需之IC設計工程師、IC測試工程師、IC布局設計工程師、電子設備維修工程師、業務工程師、故障分析工程師,以及韌體工程師等。

2.系統與應用組

系統與應用專業學程之教學目標,主要是為培育國家所需之單晶片及嵌入式系統應用工程師,包括韌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軟韌體設計工程師、嵌入式系統工程師、數位IC設計工程師、車用電子工程師、系統應用工程師、系統開發工程師、數位產品電子工程師、網路應用程式設計工程師等。

3.微電子組

微電子專業學程之發展目標,主要是為培育國家所需之半導體製程工程師、半導體設備維修工程師、半導體廠品工程師、半導體研發工程師、綠能電子工程師及光電研發工程師等。

4.智慧聯網

107年獲得教育部建置跨院系實作場域4年計畫補助2000萬元暨擴充計畫補助1000萬元以及108年獲得教育部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A類計畫)4年補助1655萬元,建立智慧聯網學分學程(包含網路與通訊專業課程)及「箍桶式創新工程實務」專班(參見專業簡介),發展目標主要是為培育人工智慧物聯網領域以及其應用之專業工程師、射頻電路設計工程師、電性量測維修工程師、天線工程師、基頻IC設計工程師、DSP系統工程師、測試維修工程師,以及通訊系統應用工程師等。

(三)頂石課程(Capstone 課程)

一般的課程都以培育單一知識、技術或能力為主,但是在職場上需要的卻是整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系特別在三下及四下安排「實務專題」必修課程,本課程也是IEET工程認證最重要的頂石課程,本學生畢業專題強調以現實問題為學習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或專題導向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讓學生在專題實作中,統整、深化四年所學的整合性經驗及訓練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表達溝通、報告撰寫技巧與團隊合作精神的養成。另外,本課程要求學生以3至10人組成團隊,透過「團隊導向學習法」(Team-Based Learning)的授課方式,培育學生計畫管理及分工合作能力。

研究所

碩士班與博士班秉持技職校院教育目標,為社會培育電子相關領域所需之專業實務人才,在校所學能與先進科技需求接軌,同時考量學生特質、師資特色及有限資源做最有效利用原則,課程規劃以兼顧理論與實務為主軸。本班課程規劃係依據「課程規劃委員會設置辦法」,由課程委員規劃並召開「課程諮詢委員會議」,延攬學生代表、系友、學界及業界委員秉持上述主軸共同討論,並經由系院校三級課程委員會議通過後實施。

規劃之課程內容涵蓋本班教育目標中所列之特色領域方向,包括半導體元件及材料、超大型積體電路設計、人工智慧以及物聯網等,以培養學生具備本班之核心能力與專業能力為主要目的。另配合學生個別研究領域/方向的需求,增進特定專業及管理實務與加強外語能力,並使全校資源充分整合運用,學生經指導教授許可後皆可至本校其他學系(含電子系、電機系、資工系、光電系等)碩士班/博士班選課。此外也鼓勵學生至校外學術、研究與企業單位實習及使用貴重儀器。

由於碩士班與博士班的教育方式是由指導教授指導學生針對專業問題進行研究,所以學生研究的領域相當廣泛,因此碩士班的課程設計理念是以彈性規劃為主軸,讓學生可以依照自己研究領域選修適當的「理論基礎課程」(如圖形理論、電磁理論、高等演算法等課程) ,搭配研究領域的「專業應用課程」(如VLSI製程、VLSI系統設計、嵌入式系統設計等課程)。課程除「論文」及「專題研討」為必修學分外,其他課程學生均可依照自己研究領域在指導教授的協助下量身打造適合的課程,培養未來進入相關領域之產業(如半導體產業、IC設計、通訊產業等)所必須具備之本職學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