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證規範G:研究所認證基本要求
本系於民國89年成立「電子與資訊工程研究所」,招收碩士生。民國91年本系資訊工程組獨立成立資訊工程系,「電子與資訊工程研究所」也配合改名為「電子工程研究所」。民國92年本系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同時成立「電子工程博士班」,是國內技職體系,除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外,第一個榮獲教育部核定成立博士班的學系,足見本系在高等教育的成就與研發能量受到教育部的高度肯定。
一、教育目標
- 具備解決電子工程問題之專業能力。
- 具備參與團隊執行專案開發之溝通與合作能力。
- 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二、達到教育目標之課程設計
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關聯表如表G1所示。
表G1、本所教育目標與課程設計關聯表
研究所教育目標 |
課程設計理念 |
1. 具備解決電子工程問題之專業能力。 |
|
2. 具備參與團隊執行專案開發之溝通與合作能力。 |
|
3. 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
|
三、核心目標
- 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 具備設計電子工程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 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 具備選擇及開發元件能力,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
- 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 理解及應用專業與資訊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兼顧永續發展,以解決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
- 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具備認知、尊重及創造智財權之能力。
表G2、核心能力與IEET認證規範G.3核心能力關聯表
研究所之 畢業生核心能力 |
IEET規範G.3核心能力 |
|||||||
G.3.1 |
G.3.2 |
G.3.3 |
G.3.4 |
G.3.5 |
G.3.6 |
G.3.7 |
G.3.8 |
|
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 |
策劃及執行專題研究的能力。 |
撰寫專業論文的能力。 |
創新思考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
與不同領域人員協調整合的能力。 |
良好的國際觀。 |
領導、管理及規劃的能力。 |
終身自我學習成長的能力。 |
|
核心能力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核心能力2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核心能力3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核心能力4 |
1 |
1 |
0 |
1 |
0 |
0 |
0 |
0 |
核心能力5 |
0 |
0 |
0 |
0 |
0 |
1 |
0 |
1 |
核心能力6 |
0 |
0 |
0 |
0 |
1 |
0 |
0 |
0 |
核心能力7 |
0 |
0 |
0 |
1 |
1 |
0 |
1 |
0 |
核心能力8 |
0 |
0 |
0 |
0 |
1 |
0 |
1 |
0 |
核心能力9 |
1 |
0 |
1 |
0 |
0 |
0 |
0 |
0 |
註:矩陣中填入關聯性:1表示相關,0表示無相關
四、教育目標及畢業生核心能力關聯性
表G3、研究所教育目標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表
研究所教育目標 |
相關聯之學生核心能力 |
目標一: 具備解決電子工程問題之專業能力。 |
核心能力1: 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核心能力2: 具備設計電子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核心能力3: 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核心能力4: 具備選擇及開發元件能力,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 |
目標二: 具備參與團隊執行專案開發之溝通與合作能力。 |
核心能力7: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兼顧永續發展,以解決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 核心能力8: 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
目標三: 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
核心能力5: 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核心能力6: 理解及應用專業與資訊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核心能力9: 具備認知、尊重及創造智財權之能力。 |
五、課程與EAC2024核心能力養成關連性
表G4、研究所課程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統計表
核心能力 課程名稱 |
核心能力1 |
核心能力2 |
核心能力3 |
核心能力4 |
核心能力5 |
核心能力6 |
核心能力7 |
核心能力8 |
核心能力9 |
光電半導體元件物理 |
1 |
0 |
0 |
1 |
1 |
0 |
1 |
0 |
0 |
天線工程 |
1 |
1 |
1 |
0 |
1 |
0 |
0 |
0 |
0 |
電子陶瓷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0 |
科技英文 |
0 |
0 |
0 |
0 |
1 |
0 |
1 |
1 |
1 |
生醫電子訊號處理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類比積體電路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智慧聯網之加值型醫療器材應用實務 |
1 |
1 |
1 |
1 |
0 |
0 |
1 |
0 |
0 |
生技醫材設計與開發 |
1 |
1 |
1 |
1 |
0 |
0 |
1 |
0 |
0 |
發光二極體設計及製作 |
1 |
0 |
0 |
1 |
1 |
1 |
1 |
0 |
0 |
微波工程 |
1 |
1 |
1 |
0 |
1 |
0 |
0 |
0 |
0 |
薄膜工程 |
1 |
1 |
0 |
0 |
1 |
0 |
0 |
0 |
0 |
科技論文寫作與學術倫理 |
1 |
1 |
0 |
0 |
1 |
0 |
1 |
0 |
1 |
軟體定義無線電 |
1 |
1 |
0 |
0 |
0 |
0 |
1 |
0 |
0 |
微感測器及感測電路設計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智能生醫感測器製作 |
1 |
1 |
1 |
1 |
1 |
0 |
0 |
0 |
0 |
積體電路製程 |
1 |
1 |
1 |
1 |
1 |
0 |
1 |
0 |
0 |
系統軟硬體整合設計 |
1 |
1 |
1 |
1 |
0 |
0 |
1 |
1 |
0 |
物聯網技術與應用 |
0 |
1 |
1 |
1 |
1 |
0 |
0 |
1 |
0 |
專題研討(一)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1 |
專題研討(二)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1 |
專題研討(三)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1 |
專題研討(四) |
0 |
1 |
0 |
1 |
1 |
0 |
0 |
0 |
1 |
總計 |
16 |
19 |
12 |
16 |
17 |
1 |
9 |
3 |
6 |
註:矩陣中填入關聯性:1表示相關,0表示無相關。
六、指導教授師徒制指導方式培養核心能力
研究所的教育方式基本上是採用師徒制,指導老師透過授課、研討、讓學生參與計畫之執行、參加研討會並發表研究成果及作品、專利研發及申請、參加競賽及發明展、取得國際證照等一連串的方式指導研究生,並透過這些教育過程達到培育研究生核心能力之目的。
表G5、指導教授指導研究生的策略與培養核心能力對照表
核心能力 指導研究生的方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授課 |
1 |
1 |
1 |
1 |
1 |
1 |
0 |
0 |
1 |
參與教師研究計畫 |
1 |
1 |
1 |
1 |
0 |
0 |
1 |
1 |
1 |
研究成果及作品發表 |
1 |
1 |
0 |
0 |
0 |
0 |
1 |
0 |
0 |
專利研發及申請 |
1 |
1 |
0 |
1 |
0 |
0 |
1 |
0 |
1 |
參加競賽及發明展 |
1 |
1 |
0 |
1 |
0 |
0 |
1 |
1 |
0 |
取得國際證照 |
0 |
0 |
1 |
0 |
0 |
0 |
0 |
0 |
0 |
定期研討及畢業論文指導 |
1 |
1 |
1 |
1 |
1 |
0 |
1 |
1 |
1 |
註:矩陣中填入關聯性:1表示相關,0表示無相關。
七、確保論文主題與專業領域相符之機制與作為
為確保論文主題與專業領域相符,在碩士班修業要點中明訂:碩士生最遲應於學位考試三個月前提出「論文計畫書」,計劃書內容包括:
一、問題陳述:必須說明問題的背景、研究的目的、重要性與預期成果。
二、文獻分析:應闡述國內外相關議題之研究現況,以及重要參考文獻。
三、應說明擬採用之研究方法與研究進行步驟。請說明採用此方法的原因,預期可能遭遇之困難及解決途徑。研究架構與研究程序,請儘可能繪圖表示。
四、甘特圖:預估研究進度。
五、核心技術:使用到哪些工程技術?請加以說明(含重要的專有名解釋)。
六、參考文獻:列出參閱之論文。
「論文計畫書」經指導教授審查通過後,由指導教授推薦二位以上專業領域相符之校內專任教師組成審查同意後,送本系「學術委員會」審議,如審查不通過,審查委員會給予具體修正意見,學生須於一個月後才可再提出申請,每學期最多兩次審查。透過層層把關可確保論文主題與專業領域相符。
八、具體的教學成效
在本校完善的規章制度及全體師生的努力下,碩博士生在各方面的學習成效上都獲得豐碩的成果,以下就其重要成就加以說明:
1. 研究成果及作品發表
表G6是107-112學年度碩、博士班學生論文發表次數統計表。透過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會議與發表論文,增進學生運用外語之機會與能力。另外,本系也以外語在國際會議發表論文列為博士生申請畢業口試之要件。
表G6、碩、博士班學生論文發表次數統計表
學年度 論 文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期刊(SCI、EI) |
12 |
6 |
3 |
3 |
3 |
0 |
期刊(其他) |
0 |
0 |
0 |
0 |
1 |
2 |
國際會議 |
57 |
45 |
38 |
38 |
35 |
16 |
國內會議 |
14 |
7 |
9 |
9 |
13 |
4 |
合計 |
83 |
58 |
50 |
50 |
52 |
22 |
2. 專利研發及申請
研究所的目標是訓練畢業生成為企業最有價值的員工,因此也積極輔導學生提出創新的作品並協助申請專利。表G7是107-112年度研究生取得專利人次統計表,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107年至今已通過53件專利,其中有48件是發明專利,佔比達91%。
表G7、研究生取得專利人次統計表
年 度 專 利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總計 |
發明專利 |
3 |
12 |
10 |
6 |
6 |
11 |
48 |
新型專利 |
1 |
0 |
0 |
0 |
0 |
4 |
5 |
合計 |
4 |
12 |
10 |
6 |
6 |
15 |
53 |
註:同一專利若有2位學生共列發明人則計為2人次。
3. 競賽及發明展得獎
表G8是107-112年度研究生競賽獲奬績效統計。在學校完善的補助和獎勵制度以及所上老師認真負責的帶領及指導下,研究生競賽獲奬績效輝煌,平均每年獲獎數超過28件。這些競賽經驗與成果對提升學生實務技能及國際觀都有極大的幫助。
表G8、研究生競賽獲奬績效
年 度 競 賽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平均 |
國際(外)競賽及發明展 |
27 |
18 |
0 |
3 |
2 |
3 |
8.8 |
國內競賽 |
11 |
23 |
13 |
27 |
18 |
24 |
19.3 |
合計 |
38 |
41 |
13 |
30 |
20 |
27 |
2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