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25屆旺宏金矽獎報名至2025/1/10
  • 職缺資訊-1111人力銀行
  •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菁英培育獎助」事宜
  • 「2025年第二十一屆全國電子設計創意競賽」
  • 113學年第1學期選課公告事項
  • 專業證照公告(113學年度新生)
  • 2024年富采集團獎助學金已開放申請
  • 112學年度勤學獎名單
  • 113學年上學期TEMI 電路板設計實用級證照輔導班
  • 【徵才】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113年第28次專案人力進用招考甄試」

工程認證

認證規範3:應屆畢業生核心能力

3.1   畢業生核心能力涵蓋IEET規範3核心能力

一、畢業生核心能力制定與修訂歷程

       本系於95年3月16日召開工程認證委員會議草擬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同年6月24日召開「課程諮詢委員會議」進一步確認,隨後公告自95學年度起執行,本系持續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核心能力達成情況,並定期召開「IEET課程諮詢委員會議」,邀請業界與學界專家共同檢討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的適切性       

       表3-1列述本系107至113學年度畢業生核心能力,期間於112學年度第2學期末召開「IEET課程諮詢委員會議」,配合EAC 2024認證規範新增永續發展及資訊倫理兩項核心能力,並刪除核心能力6。雖然永續發展及資訊倫理兩項核心能力在113學年度才列入,但實際上在111學年度已經於相關課程加入培育內容。

3-1畢業生核心能力

學年度

畢業生核心能力

113

  1.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2.具備操作電子工程相關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3.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4.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5.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永續社會共好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6.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兼顧永續發展,以解決複雜且整合性(complex)工程問題的能力。

  7.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8.理解及應用專業與資訊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107-112

  1.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2.具備操作電子工程相關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3.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4.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5.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6.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

  7.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complex)工程問題的能力。

  8.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9.理解及應用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二、畢業生核心能力能涵蓋IEET認證規範3核心能力之要求

       本系畢業生核心能力與EAC八大核心能力之關聯性如表3-2所列(1表示相關;0表示不相關),檢視表3-2中的核心能力對應關係可以發現本系的畢業生核心能力除了核心能力6(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之外,其他8項核心能力皆可以涵蓋IEET認證規範3中一至兩項核心能力的文字內容。

表3-2、畢業生核心能力與EAC八大核心能力關聯表

學程之

學生核心能力

EAC八大核心能力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核心能力1

1

0

0

0

0

1

0

0

核心能力2

0

1

1

0

0

0

0

0

核心能力3

0

0

1

0

0

1

0

0

核心能力4

0

0

0

1

0

0

0

0

核心能力5

0

0

0

0

0

0

1

0

核心能力6

0

0

0

0

0

0

0

0

核心能力7

0

0

0

0

0

1

0

0

核心能力8

0

0

0

0

1

0

0

0

核心能力9

0

0

0

0

0

0

0

1

                                                       註:矩陣中填入關聯性:1表示相關,0表示無相關。

 

3.2   教育目標與畢業生核心能力具關聯

一、教育目標與畢業生核心能力之關聯性

本系九大核心能力是依據系上三大教育目標訂定,關聯性相當緊密,107-112學年度學程畢業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之關聯性如表3-3所示,兩者之間的關聯性說明如下:

  1. 教育目標一: 透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核心能力1)、工程實務(核心能力2)及資訊能力(核心能力3)等核心能力達成。
  2. 教育目標二: 透過培養學生整合創新(核心能力4)、解決問題的能力(核心能力7)及專案管理(核心能力8)等核心能力達成。
  3. 教育目標三: 透過培養學生具備關心時事、終身學習能力(核心能力5)、熱誠服務及抗壓能力(核心能力6)及認知社會責任(核心能力9)等核心能力達成。

 

3-3畢業生核心能力與教育目標關聯表

學年度

教育目標

勾選相關聯之畢業生核心能力

107-112

目標一:

養成電子工程基礎與專業知識,具備工程推論與分析能力。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核心能力9                            

目標二:

學理與實務兼備,結合產業發展與前瞻科技,致力於電子技術之發展與應用。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核心能力9                            

目標三:

培養終身學習與社會關懷之人格特質。

□核心能力1         □核心能力2

□核心能力3         □核心能力4

█核心能力5         █核心能力6

□核心能力7         □核心能力8

█核心能力9                            


  

二、課程與核心能力之關聯

(一) 呈現核心能力的課程目標

本系要求教師撰寫課程教學目標時,需呈現該課程之核心能力,以「實務專題(二)」為範例,課程目標與核心能力對應如表3-4所示,由此表可知課程內容與各核心能力的關聯性。

表3-4、以核心能力為導向之課程目標(以「實務專題(二)」為例)

課程目標

1.核心能力1 (20%):能清楚且完整說明出專題的內容與理論基礎、研究動機、實驗結果與討論,並做出具體的結論。

2.核心能力2 (20%):能使用儀器量測專題的所有參數值,將實驗數據圖表化,並作深入的分析及詮釋。

3.核心能力3 (10%):能繪製專業的電路圖及機構圖,且能撰寫高性能的專題驅動及控制程式,並能撰寫排版美觀的成果報告書、簡報及海報等。

4.核心能力4 (20%):能於專題中正確的選擇元件使作品性能最佳化,並能於報告書中說明理由及適當地引用參考文獻。

5.核心能力6 (10%) :參與專題製作能完成團隊交付工作,並能積極主動協助他人。.

6.核心能力7 (10%):專題涵蓋多個工程領域,且能解決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

7.核心能力8 (10%):團隊能做好專案規劃,且能同心協力、相互支援,依規劃內容完成專題作品。

 

(二) 課程與核心能力之關聯

       表3-5是本系107至112學年度課程內涵與學生核心能力關聯表,表中數字表示該年度開設課程中可訓練學生該項核心能力有關之課程數目,詳細統計資料請參見附件3-1,檢視表3-5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核心能力1、2、3、4、5及7主要為本系學生的基礎與專業知識能力,以及實務整合改善創新能力,所以與開設課程的關聯度分數非常高。另外,因為少子化減班開課數目減少的關係,所以110學年度後的關聯度分數稍微降低一些。

       至於核心能力6、8及9與課程的關聯度較低,其中核心能力6「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較難利用一般課堂授課培育,本系則是透過「服務學習」、參與社團以及要求學生參加校內外各項競賽,進而獲得學習及磨練的機會。為了培育核心能力8「具備計畫(專案)管理、團隊合作與溝通表達能力」,本系除開設「科技管理」課程專門培育此項核心能力外,也要求同學利用「實務專題(一)(二)」課程實地演練本項核心能力所需的技巧。「通識課程」並未列入核心能力關聯性調查,是課程與核心能力9關聯性低的原因。

3-5課程與核心能力關聯表

關聯比%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核心能力1

104

97

85

74

75

76

核心能力2

95

89

76

69

72

71

核心能力3

67

58

48

52

54

51

核心能力4

70

70

68

57

65

65

核心能力5

80

68

57

56

60

55

核心能力6

22

15

13

9

10

10

核心能力7

58

58

52

40

40

43

核心能力8

21

20

16

12

13

15

核心能力9

19

20

17

8

13

13

 

 

三、學生核心能力之養成

(一)核心能力培養機制

       學生核心能力之培養機制可分課堂授課、專題演講、實務專題、服務學習、專業證照、外語證照、業界專家協同教學、校內外參觀、校外實習,如表3-6所示。

       學生核心能力評量方法有平時測驗、期中與期末考、以及實務專題等方式。學習評量的主要目的在透過學習過程中的檢測,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並診斷學習的困難,作為教學的參考。基本能力測驗包括平時測驗與期中考,針對學生在各學習階段基本能力的發展結果進行測量,並提供下個學習階段的教學者參考。學習評量與基本能力評量無論實施的時間、角色、功能皆不盡相同,然而兩者皆需以能力指標為主要依據。前者著重學習階段中的形成性評量(例如教師的教室觀察、單元測驗、學生互評等),後者則針對該學習階段的成果進行總結性評量,以檢視學生在該學習階段的能力發展是否達成。學生核心能力評量結果,例如課程分析及評估表、期中與期末考卷及學生實務專題報告書等可供認證委員於實地訪評時參考。

3-6、核心能力培養機制

機制

    

課堂授課

  以口述配合教具面對學生授課。

專題演講

  邀請專家蒞校針對課程不足之處,提供專題演講。

實務專題

  學生以小組方式規劃工作,並且以實體成品與檔案呈現設計、規劃、製造與講解示範之能力,並經由師長、同儕或專家評分結果。

服務學習

  配合課程目標,從事各類服務學習。

專業證照

  學期中參與課程教師認可的專業證照考評,並且獲取證照。

外語證照

  鼓勵學生取得英檢證照,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業界專家協同教學

  邀請業界專家協同教學,內容包括:共同規劃課程及編撰個案式教材、指導學生實務專題、校外競賽、證照考試及展演等。

校內外參觀

  師生參訪校外公司或工廠,增進學生對產業發展之認識。

校外實習

  師生至校外公司機構場所,以實機或相關器具實施講解或示範,進行知識或技術之養成。

 

(二)強化核心能力課程

       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本系除藉由各種課程教授與實作訓練來達成之外,並開設特定的課程來強化特定的核心能力。

  1. 工程倫理與社會

       本校自民國90年起即全面實施專業倫理教育課程推動規劃,復於99學年度將專業倫理課程訂為各學院必修課程,全面推動職業倫理教育。為持續養成學生專業倫理道德分析與判斷的能力,再藉由「教育部發展典範科技大學計畫」成立「職業倫理教學暨推廣平台」,彙集各學院職業倫理教學參酌教材,使職業倫理素養陶塑逐漸成為校園重要氛圍。104年度推動的精進創新模式包括教材精進與教學方法創新兩大面向,特別邀請不同專業領域的標竿企業或提供典範案例教材(圖3-1),並派員現身說法,協助教學演示,並由各學院推薦種子教師組成特色領域職業倫理教學社群,以扎根典範案例教學成效。這些來自產業的案例教材不僅能豐富職業倫理之教學資源與方法,將使學生藉由典範案例的學習,充分體認產業對職業倫理的重視,進而自我提升職業倫理素養。在教學方法方面則將由傳統的單一領域,進階至跨領域專業倫理的半共時教學,乃至於與呼應本校「信義誠實」校訓的基礎倫理相互連結的全共時教學。

  1. 智慧財產權概論與專利解析

       智慧財產權對科技而言具有價值保障的功用,關係到企業存亡的知識產權及研發心血不被仿冒或抄襲。因此,本系自99學年度起開設「智慧財產權」課程,除教育學生認識及尊重智慧財產權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專利申請來保護智慧財產權。本課程相當於核心能力4「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的強化課程。

  1. 科技管理

       本系在99年12月22日召開之「課程諮詢委員會議」中,委員建議應強化學生科技及專案管理之能力,因此本系即將「科技管理」納入四下必修課程,並禮聘擁有「TPMP台灣專案管理學會專案管理D級種子講師」的專業師資授課。本課程相當於核心能力8「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的強化課程。

  1. 環安衛概論、環境永續與安全衛生概論

       本系自100學年度起開設「環安衛概論」課程,課程以講授實驗室安全衛生、環境保護、工業安全與衛生等概念與相關法規。並介紹實驗室、工業安全與衛生的現況、法規、組織架構與管理,訓練、安全分析、檢查方法。讓學生了解實驗室安全、工業安全與衛生之認知與防護,以及了解於未來就業時職業災害產生的原因與防護方法。

       後續為配合EAC 2024認證規範修訂版內容中所新增的永續發展核心能力,將永續發展議題加入課程當中,並將課程名稱更改為「環境永續與安全衛生概論」。本課程旨在向學生介紹環境永續與職業安全衛生的基本概念。課程將探討當代面臨的環境挑戰,如氣候變遷、污染控制與資源管理,並強調職業安全衛生在工業與技術環境中的重要性。學生將學習如何識別與評估工作場所的風險,並探討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課程還將涵蓋環境法規與政策、永續發展策略以及環境倫理問題,旨在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的工程師,具備環境保護與職業安全衛生的專業知識。

  1. 創意思

       本系自107學年度起開設「創意思考」課程,本科目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意思考,透過理論講解、課堂參與及作業實習等啟發同學們的創造力及革新精神。課程中並透過對於創意設計之介紹及案例分析,培養學生進行創意設計之能力,例如針對國內外文創品牌資料蒐集、競爭者分析報告、品牌哲學行銷方式與市場策略等。

 

四、學生核心能力之評核

        本校的教學品質保證制度,係參考「IEET工程與技術教育認證」精神與「系科本位課程發展模式」,並結合本校教育目標與系訂學生核心能力,以PDCA (計畫、執行、檢核及行動)品質迴圈架構制訂教學品保管理制度,以確保學生之學習成效。以下就評核機制、教學品保管理作業、教師授課品質之考核、整合性之教學品保e化資訊系統等4項分述之。

(一) 評核機制

       本系建立評核學生學習成效之方式包括形成性評核與總結性評核,茲說明如下:

1.形成性評核

       以教學過程中所蒐集到的事證,瞭解學生學習過程的成效,如平時測驗、期中考、期末考、特別設計之評量等,檢核學生是否達成課程設定之學習目標,並做為學習輔導之參考。

2.總結性評核

       以學生畢業時應具有之專業能力為評核目標。目前本系有下列3門總結性評核課程:

       (1) 「外語能力檢定」必修課程(0學分),依本校「學生外語能力檢定實施辦法」來檢核學生外語能力。

       (2) 「專業證照」必修課程(0學分),依本校「專業證照實施要點」來檢核學生專業能力。

       (3) 「實務專題」必修課程(2學分),學生畢業前必須完成專題作品並參加國內、外競賽,若作品得獎,代表實務能力達到畢業要求;若未能得獎,則須經過系上教學暨學術發展委員會針對作品予以審核,評審通過才取得畢業門檻,所有作品都需要參加期末成果展。

() 教學品保管理作業

       本系依據PDCA品質迴圈管考架構建立教學品保作業,說明如下:

1.課程規畫

本系要求教師撰寫課程綱要表時,除編寫課程大綱外,必須呈現該課程之核心能力及權重,和達成核心能力的評量指標。表3-7以通訊系統模擬為例說明「課程綱要表」內容,包括授課概述、目標、大綱,單元主題與對應之核心及達成指標等。

表3-7、課程綱要表

 

課程名稱:(中文)通訊系統模擬

開課學程

電子系

 

     (英文)Communication system simulation

課程代碼

36D043

 

授課教師:余兆棠

 

學分數

3

必/選修

選修

開課年級

日四技電子四甲

 

先修科目或先備能力:訊號與系統、通訊系統

 

課程概述:利用軟體模擬之方式協助同學了解在信號與系統以及通訊系統課程所學之理論。

課程目標:本課程之目的是以MATLAB軟體或SystemVue軟體模擬方式強化同學對通訊系統(原理)之了解並培養分析與設計之能力。讓學生能夠學習且充分理解通訊系統之傳輸通道、訊號與系統、振幅與頻率調變/解調、雜訊、振幅與頻率解調效能、超外差式接收機、取樣定理以及PAM/PPM/PWM脈碼調變。

 

課程大綱

對應之學生

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達成指標

 

單元主題

內容綱要

 

1.「訊號與系統」模擬與分析

1.1 MATLAB- Simulink使用說明

1.2 週期訊號與濾波器之模擬與分析

1.3 頻率遷移與分頻多工之模擬與分析

1、2、3、6、7

□知道MATLAB、Simulink使用方法。

□知道週期訊號之時域特性與頻譜。

□知道濾波器之頻域特性。

□知道頻率遷移與分頻多工技術。

□學生知道如何搜尋通訊系統相關期刊及網路資源。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2. 通道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通道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通道。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3. 振幅調變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振幅調變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振幅調變。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4. 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角調變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角調變。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5. 超外差式接收機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超外差式接收機

1、2、3、6、 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超外差式接收機。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6. 鎖相迴路

模擬與分析鎖相迴路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鎖相迴路。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7. 雜訊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雜訊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雜訊。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8. 取樣定理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取樣定理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取樣定理。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9. 模擬與分析

模擬與分析脈波調變/解調

1、2、3、6、7

□知道如何模擬與分析脈波調變/解調。

□學生撰寫實習報告。

 

教學要點概述:

*教 法: 課堂教授、分組討論、實務操作、實地參訪。

*評 量: 自行設計測驗、作業/習題練習、實作評量、口頭報告、課堂討論、課程參與度(出席率)。

單元

主題

1

2

3

4

5

6

7

8

9

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具備操作電子工程相關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complex)工程問題的能力。

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理解及應用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百分比(%)

40

20

20

0

0

10

10

0

0

                                   

 2.設計教學方式

      教師依據課程大綱和達成核心能力的評量指標,設計多元的教學方式、評量方式與評分標準、使用教材與教學媒體、教學進度。部分課程並編製適合同學程度的教材,複雜的知識或觀念則透過動畫、模型及實作等方式讓同學了解。圖3-2是教師自行製作之CMOS IC立體結構模型,讓同學能對複雜的結構,有更直接的觀察及了解。

      教師在設定教學方式時,必須檢視是否符合系核心能力培養之要求,例如:使用外語教材,可間接培養學生外語能力;學生對課程問題提問,可培養表達溝通能力;課堂上給學生問題,可訓練學生熱誠抗壓能力;藉由討論及解決課業問題,可訓練學生整合創新能力。

  

圖3-1、CMOS IC立體結構模型

3.課程分析、成效評估、核心能力檢討、教學反思及改善

       授課教師在課程結束後必須對任教課程做課程分析、評估及反思。表3-8是課程分析及評估表的範例,內容除包括課程基本資訊外,尚包括課程目的、教學方式、學習成效、核心能力檢討及反思等,每學習期末並舉辦創新教學分享會議,透過教師間的教學經驗分享精進教學內容及技巧。

表3-8、課程分析及評估表

課程名稱

授課教師

開課班級

學分數

授課時數

對應核心能力(1-9) 

修課人數

評量方式

平均成績

及格率

(%)

數學

基礎科學

工程專業

通識

理論

設計

微積分(一)

黎靖

電子一丙

3

0

0

0

0

3

■1

■2

■3

■7

39

■平時考

■期中考

■期末考

72

87

課程檢討及評估:

1. 課程目的:透過所教授之微積分基本知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與高中數學課程相銜接,並訓練解題及演算的能力。希望學生能了解微積分的基本觀念,讓學生能將所學應用到其專業領域,使學生具備分析及處理實際問題之能力。

2. 教學方式:以有趣的情境故事開頭,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再以簡潔的文字說明課程內容、物理意義及應用,並盡量減少拗口的專有名詞、嚇人的古怪符號、不知所云的定義及定理、繁複的數學證明等,以求容易理解;隨後透過簡單的範例讓學生熟悉相關的數學運算;最後再輔以有趣的數學笑話加深同學對課程內容的印象。

3.學習成效: 學生回饋意見如下:我沒這麼喜歡數學過。這是我遇到的第一個教學方式會讓我願意回家基本每天都願意去算、去學習、不斷練習的老師。老師編的課本真的非常好用,這應該是我最喜歡的數學課本了。可能枯燥乏味看了就不想算、不想讀的微積分,因為老師有把步驟一步一步推給我們看,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本裡,不會再產生不解的情況。有的課本步驟跳很快,真的不懂怎麼解題。這堂課讓我覺得我的數學有機會重來,,真的很謝謝老師,讓我對微積分不再排斥且產生學習動力。

4.核心能力檢討:本課程與核心能力1、2、7有關。透過微積分養成學生對各種電子工程科目基礎研讀能力及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核心能力7仰賴實務專題課程,透過專題製作學習如何將實際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進而得到答案,並藉此訓練同學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

5.教學反思及改善:請參閱規範4.2之四(二)

(三) 教師授課品質之考核

       教與學是教育的2個重要環節,前面的考核主要是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但是「老師的教學是否能符合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值得重視的課題,因此除了授課教師會做自我課程分析及評估外,「教學發展中心」也執行全校性教學評量,從同學的評量中可充分反映出學生對老師授課的評價。統計後的評量結果會提供老師查閱。若有教學品質反應不佳之授課老師,低於70分(3.0)者,系上會依據學生所陳述事項請老師改善,並鼓勵老師撰寫省思報告(列入教師自我評鑑項目)。

表3-9是107至112學年度本系教師教學品質評量之統計結果,評分項目共分為五大項,分別為:

(1)開學之初,教師即能清楚說明課程大綱、教學目標及評量標準。

(2)授課進度安排適切合宜。

(3)教學內容難易度適切合宜。

(4)授課表達方式適切合宜。

(5)使用之輔助授課工具適切合宜。

       評分方式為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尚可3分、不同意2分以及非常不同意1分。除了少數幾個學期分數稍低於4分以外,其他都在4分以上。特別110至112學年度平均分數高達4.2分,顯見學生對本系教師的教學滿意度非常高。

3-9、教師教學品質評量結果統計表

學期

107

107

108

108

109

109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系平均

4.26

4.08

4.25

4.11

4.23

3.95

4.11

3.96

4.23

4.02

4.34

3.98

校平均

4.34

4.18

4.36

4.19

4.29

4.11

4.27

4.05

4.28

4.07

4.24

4.08

學期

110

110

111

111

112

112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期中

期末

系平均

4.28

4.17

4.15

4.20

4.20

4.21

4.31

4.23

4.25

4.28

4.14

4.27

校平均

4.32

4.31

4.29

4.31

4.33

4.37

4.35

4.37

4.37

4.39

4.37

4.42

 

(四) 整合性之教學品保e化資訊系統

       為落實推動教學品保機制,本校整合了選課、課程教學計畫、學生成績、就業力指標、UCAN、求職等系統,開發出「整合性之教學品保e化資訊系統」,做為管理各課程之教學計畫、協助學生瞭解職涯發展、輔導學生選課及提供學生未來就業資訊之整合性系統。

 

3.3   透過Capstone課程及畢業生問卷結果評量畢業生核心能力達成度

       畢業生核心能力評量方式包括直接評量及間接評量。直接評量是透過整合性專題實作課程(Capstone)的學習成果評量;間接評量則是透過對應屆畢業生問卷調查達成。說明如下:

一、整合性專題實apstone)之學生核心能力評量

     本系將實務專題(一)及(二)設定為必修課程,102學年度起正式訂定實務專題課程為Capstone課程,本課程的課程設計、綱要、評量尺規、實施方式及經費來源等請參閱規範4。

() 實務專題()

       實務專題(一)的目的主要在於訓練學生蒐集資料、訂定專題題目、學習解決問題應具備之知識與技能、專案管理知識等核心能力,學生在學期末必須繳交「實務專題研究規劃書」。「實務專題研究規劃書」經專題指導老師核閱修正後,需經系上學術委員審閱,若審閱未通過需退回修正或重寫,每年約有2成左右的「實務專題研究規劃書」會被學術委員退回修正。審閱通過的「實務專題研究規劃書」委請專題指導老師依實務專題(一)評量尺規進行考評;未通過的同學就必須重修本課程,每年約有3~5%同學未能通過。

       表3-10是107至112學年度實務專題(一) 評量之核心能力達成度。3-10是整體而言,以107學年度的分數最高,108與109學年度受疫情的影響,師生間面對面溝通的機會減少,因此分數略降,但在系上改善教學後分數即回升。6年來同學在各項核心能力的達成分數平均都約在80分上下,其中以核心能力7分數最低,這是因為同學剛剛開始了解國內外的競賽項目從中尋找專題主題,及研讀所需要具備的理論知識及實作能力,但仍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因此會覺得核心能力7稍嫌不足。由於實務專題(一)評量尺規事先都公告讓同學知道,所以同學在訂定專題主題時會規畫出分數較高的內容,加上指導老師認真指導、實驗室學長經驗傳承及系上課程委員嚴格把關,因此同學都能認真的學習,做好專題規劃的工作。

表3-10、實務專題(一)評量之核心能力達成度

核心能力

該項能力具備性量化分數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平均

  1. 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83.2

79.7

79.3

81.2

80.7

80.5

80.8

  3. 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82.5

79.7

79.4

80.2

79.5

81.3

80.4

  4. 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80.7

79.8

78.0

81.0

79.8

80.1

79.9

  7.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

80.6

79.2

78.1

79.1

79.9

78.9

79.3

  8. 專案管理、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81.4

79.9

77.5

80.6

80.8

78.9

79.9

加權平均值

82.1

79.7

78.8

80.7

80.1

80.3

80.3

 

() 實務專題()     

在實務專題(一)同學已經初步決定實作專題的主題、所需要具備的理論知識及實作能力、未來要參加哪些國內外的競賽。本校非常重視競賽得獎,因此學校提供非常好的獎勵機制,除提供充分的專題製作經費、參賽差旅費外,競賽得獎的獎金全部給學生,學校另提撥相對比例的獎金獎勵指導老師,加上學校每年校慶時會舉辦「實務專題競賽」及「傑出專題觀摩」等,使同學透過互相觀摩,激發創意及提升專題製作的品質。

實務專題(二)的考核遠比實務專題(一)嚴格,學生必須完成作品並參加國內外競賽才達到申請口試的門檻,作品必須得獎才算及格;若未得獎則專題作品需要通過系內教學及學術委員會的審核才算及格。由於實務專題(一)(二)是必修課,若未通過即代表無法畢業,因此同學莫不兢兢業業,全力以赴。

在實務專題(二)中,學生必須製作專題作品並參加國內外競賽做為考核。在這個課程中,學生所探討的通常是實際、但非常見、非一般性的工程問題,因此沒有顯而易見的處理方式。學生通常藉由小組分工,除了透過發掘研究文獻,尚有現場探勘及執行實驗等內容,嘗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過程讓學生不僅可整合運用所學知識,且可累積參與計畫的經驗、培養團隊合作的精神,及接觸專業倫理所可能涉及的議題。實務專題(二)除透過競賽激勵同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尚須完成專題製作完整報告書,內容包括:摘要、簡介、專題所需之理論、專題研究步驟、作品成果、討論、結論與建議、參考文獻、材料表及元件選擇說明、參加競賽成果、專案管理(工作分配、經費分配管理、工作時程規劃)等,培育學生解決問題、專案規劃、表達及抗壓能力。

        很明顯的實務專題課程是成果導向教育,學生專注於完成作品(大部分系統性的作品也有特定功能,明確的聚焦參賽主題,也就是說從清楚界定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出發,接著規劃課程、教學以及評量,以確保這樣的學習能實現。表3-11是107至112學年度實務專題(二) 評量之核心能力達成度,各組的評量是由指導老師依實務專題(二)評量尺規(請參閱表4-7)進行考評。6年來同學在各項核心能力的達成分數平均都超過80分,加權平均值除111學年度為79.8外,其他各學年度都超過80分,證明本系的畢業生都具備EAC2024的核心能力。這樣的結果一點都不令人意外,這可由同學參加國內外競賽每年平均得118項獎項得證,以每獎項平均3位參賽同學估計,每年平均達454得獎人次,若以4班約200人計算,代表每位同學平均可以獲得2個以上的獎項,由於本系同學的實作水準極高,反映在核心能力評量分數上當然會顯現出好的成績。

表3-11、實務專題(二)評量之核心能力達成度

核心能力

該項能力具備性量化分數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平均

  1. 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83.4

83.1

83.4

82.7

81.0

82.4

82.7

  2. 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82.5

83.0

82.0

80.8

79.5

80.3

81.4

  3. 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81.5

82.7

84.2

82.4

79.4

81.5

82.0

  4.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工程問題的能力

82.3

82.4

79.4

81.8

80.0

80.5

81.1

  6. 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

82.3

82.3

80.4

80.9

79.7

80.1

81.0

  7. 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complex)工程問題的能力

80.8

80.4

82.5

82.1

79.8

79.1

80.8

  8. 專案管理、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81.6

81.7

81.0

82.9

80.9

79.7

81.3

加權平均值

82.3

82.4

81.8

82.0

80.1

80.7

81.6

 

二、應屆畢業生核心能力問卷調查

每年畢業前夕,本系對大學部應屆畢業生進行不記名問卷調查來評量本系畢業生之核心能力達成情況107、108、109、110、111及112學年度共分別回收179、193、152、137、190及167份問卷。

        表3-12是107至112學年度大學部畢業生問卷調查核心能力具備程度之量化表,量化指標數值為1至5,數值越高越好。從表3-12結果看出各學年度九個核心能力量化指標數值在3.4至4.1分之間,六個學年度量化指標平均數值在3.7至4.0分之間。

表3-12、107至112學年度應屆畢業生核心能力統計量化表

核心能力

該項能力具備性量化分數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平均

1.具備運用電子專業知識解決工程問題之能力。

3.9

3.4

3.5

3.8

3.7

3.9

3.7

2.具備操作電子工程相關系統及數據分析與詮釋之能力。

3.9

3.4

3.5

3.8

3.7

3.8

3.7

3.執行工程實務所需之電腦與資訊能力。

4.0

3.4

3.4

3.8

3.8

3.9

3.7

4.具備選擇及整合元件,改善或創新電子系統之能力,並對智慧財產權有所認知。

3.9

3.4

3.5

3.9

3.8

3.8

3.7

5.認識時事議題,瞭解電子工程技術對環境、社會及全球的影響,並培養持續學習的習慣與能力。

4.0

3.5

3.6

3.9

3.8

3.8

3.8

6.具備主動服務之熱誠、面對挫折抗壓性高之能力。

4.0

3.5

3.8

4.0

4.0

4.0

3.9

7.發掘、分析、應用研究成果及因應複雜且整合性(complex)工程問題的能力。

3.9

3.4

3.8

3.9

3.8

3.8

3.8

8.專案管理(含經費規劃)、有效溝通、領域整合與團隊合作的能力。

4.0

3.5

3.7

4.0

3.9

4.0

3.9

9.理解及應用專業倫理,認知社會責任及尊重多元觀點。

4.0

3.7

3.9

4.1

4.0

4.0

4.0

107~112學年度大學部應屆畢業生核心能力達成度量化分數大都在3.4至4.1分,以X軸:核心能力對應Y軸:同學自評具備核心能力程度,將107-112學年度應屆畢業同學問卷調查統計資料繪圖,如圖3-2所示。同時以最大值、平均值與最小值方式呈現,如圖3-3所示。

 

圖3-2、107-112學年度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問卷之核心能力達成結果(1)

(X軸:核心能力、Y軸:核心能力達成度)

 

圖3-3、107-112學年度大學部應屆畢業生問卷之核心能力達成結果(2)

(X軸:核心能力、Y軸:核心能力達成度)

觀察前述資料,107~112學年度大致上本系之大學部畢業生尚能達成所訂定之九大核心能力,但是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本系招收到的學生整體程度逐漸下滑且優劣差異變大,加上疫情的影響,因此造成108與109學年度畢業生核心能力自評調查分數已呈現明顯地下降趨勢,從原本九個核心能力量化指標平均數值在3.9至4.0分之間,下滑至3.5至3.6分之間。特別是核心能力1至核心能力5的下降更為明顯,量化指標平均數值在3.5分左右。核心能力6至核心能力9的分數下降較不明顯,尚能維持在平均3.7分左右。

三、核心能力持續改善與成效

        無論是透過專題實作的直接評量抑或是對應屆畢業生問卷的間接評量都顯示:108與109學年度畢業生核心能力明顯地下降。這樣的結果說明了過去的教學方法或設備已經不適用於學生的學習。為了提升學生有效地學習成效及成果,適度地調整或改變教學的方式與環境勢在必行。近幾年本系陸續獲得教育部技職再造計畫4年期2500萬元強化實驗設備、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4年期2000萬元補助強化實作環境及設備,加上108年度起執行「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A類計畫」,讓本系的老師能持續積極地創新及翻轉教學,使得110-112學年度應屆畢業生核心能力確實有止跌回升的趨勢,九大核心能力的分數皆在3.7分以上,平均分數達到3.9分,回到107學年度的水準。核心能力1至核心能力5的訓練與在學4年之課程授課較為相關,近年推動創新教學,110-112學年度此五項核心能力的問卷量化分數已經回升到以往的水準。後續會針對有成效的創新教學方式進一步強化與精進,持續推展至其他專業課程中,期待學生在各專業課程之學業表現有所進步。

結語

       長期以來本系已建立良好的專題實作及參加國內外競賽的良好傳統。透過實務專題(一)訓練學生蒐集資料、訂定專題題目、學習解決問題應具備之知識與技能、專案管理知識等核心能力;實務專題(二)中,學生則實際製作專題作品並參加國內外競賽及畢業專題展做為考核。在學校完整的經費補助及獎勵機制,加上學長的經驗傳承、老師的指導,同學們平均每年獲得國內外118項實作競賽獎項,獲得良好的理論實作訓練及能帶著走的核心能力。

       配合本校的「整合性之教學品保e化資訊系統」,本系落實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及教師教學績效的考核,更透過分析Capstone課程及畢業生問卷調查評量畢業生核心能力之結果,回饋落實課程改進與教學改善。目前本系仍陸續執行新工程教育方法實驗與建構計畫,除了加強課程的創新教學與增強實務專題課程外,仍繼續強化學生專題製作Capstone課程,希望在計畫資源挹注下,學生核心能力之訓練可以持續精進,使得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可以更加紮實。